第9章 模考和经济危机 改_我们的1982
笔趣阁 > 我们的1982 > 第9章 模考和经济危机 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模考和经济危机 改

  学习小组的四人近几日便不再上晚自修,各自回家早些休息,就连杜成松都托徐广峰的福,蹭到了个考试名额。

  这次全市高三模考完全模拟真实高考,高一高二的学生全体放假,就为了给高三学生腾出考场。考试前最后一天,整栋教学楼都能听见桌椅来回拖动的声音。

  这个年代的高考还是全国一道卷,但是各地的分数线还有出入。

  在苏省,按照往常的难度推测,文科考生起码要考到420分,理科学生则至少要考到440分,才能确保上本科。而安城一中一九八一年的高考,一百八十一名参加,十二名进入本科,二十三名上了大专,这已经算的上是不错的战绩。

  全市模考难度略高于高考,出卷人也是优中选优最为资深的考试,而且照往年看,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模考中都不会太差。

  第二天一早,每个人都带着准考证在指定的考场外等待。

  陈许后面站着的就是陆大有,上身还裹着一件棉袄,下身却只穿着一件绿色的单薄军裤,浑身上下小幅摇摆抖动。

  “你这是在干什么?”陈许好奇地问。

  “太冷了,取暖。”陆大有又搓了搓手,哈了一口气。

  陈许哈哈直笑:“你太逗了。”

  这就是“取暖全靠抖”。

  陆大有疑惑挠了挠头,不明所以。

  陈许往远处一看,高一玮被分到了隔壁,和杜成松一个考场。

  杜成松在这个学校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跟紧高一玮说话。

  高一玮看了看杜成松准考证:“杜哥,你就坐我前面,考试时候多伸伸腰,懂吗?”

  高一玮言语隐晦,但是杜成松还是懂了:“你别耍这个小聪明,要不然我告诉你爸,告诉高馆长。”

  “我……我是说考试时间太长,多伸伸腰醒醒困。”高一玮只好解释。

  “你说你和陈许从小一起长大,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杜成松不由问道,“成绩这一方面就不说了。别人都喊徐广峰‘徐哥’,你只敢喊‘徐老师’。”

  “啥差距啊,搁一个月前,他就和我一样,谁知道他吃了什么人生果,成绩进步这么快。”高一玮撇了撇嘴,“再说了,他就是成绩好才敢喊徐阎王‘徐哥’的,徐阎王也不好意思向自己的学生请教问题呀。”

  “有志者,事竟成。你也努力,有吃了人生果的陈许帮忙,半年时间足够冲刺一个本科了。”

  “那必须的,不只是本科,我还要去首都……”高一玮又飘了。

  铃声终于响了起来,各个考场的监考官陆续到位,学生手上拿着准考证和身份证有序进场。

  第一场是语文。语文这一门学科是陈许除了政治之外最没有把握的一门课,好在这个时代语文的难度还远远不及二十一世纪。风险最大的一块就是作文,如果走题就全完了,这几日杜成松和徐广峰这两位文系大佬叫了他不少小窍门。

  三段论啊……关键时候借景抒情……抒情篇幅的多寡……作文名不会起就稳着来,可不能写偏……诸如此类。

  除此之外,至于试卷前段的诗词、改错、注音,前世的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不会失分。

  下午是数学,陈许最有信心的一块。

  这场考试陈许要做的就是克制,切记不能直接引用超出大纲的知识点。等到试卷全部写完之后,草稿纸刚刚用了两行,陈许四周观察一下,发现大家连一半都没有做完。

  没法等了,时间宝贵,我的时间不允许我这么低调。陈许心想,随即举起了手。

  监考老师是从二中抽调过来,陈许并不认识。

  监考老师走了过来:“你有什么问题?”

  “做完了,想交卷。”周围考生都不由偷开关注的目光,有的心态一慌,无意之间直接用笔在试卷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口子。

  监考老师看了看陈许填的满满的试卷,说了一句:“再检查一下。”

  陈许只好有检查了一遍,在几何题里补上一条更加直观的辅助线,再一次举手。

  监考老师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只好让陈许交卷离场。

  趁着大家考试,陈许去找了陈彦中教授聊了一会。陈教授果然要走了,半年之后,等这一届学生毕业之后就走。考虑到医疗卫生条件,对于陈彦中这样的大学者,安城确实不是久留之地。不过地点不是首都,而是沪城,至于具体单位更要等到陈教授去了之后再选。

  陈彦中说:“你的论文我已经帮你发了出去,虽然上不了《经济研究》这样的一流期刊,但是其他期刊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有一些同学现在还在清北任教,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但还是需要你过去面试一次。”

  陈许给陈彦中添了杯茶:“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实力不用加分也能上。”

  陈彦中说:“广峰跟我说过,你的文化功底应付高考绰绰有余,但是加一道保险总归是好的,高考不比平时,错过一次,就要等一年。”

  陈许只好欣然接受。

  陈许在陈彦中办公室里免费蹭了蹭《参考消息》,接着上面的新闻两人又谈论起现在美国的经济危机。

  传统经济学的定义里,失业率和通胀总是呈现的此起彼伏的态势,统计成图就构成了经济学教科书上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也常常会根据这个规律来调整政策。同业率上升,就发点钱来刺激经济,控制通胀的过程也不得不以牺牲失业率为代价。自凯恩斯开始,这样的规律屡用不爽。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之后,美国则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高失业率和高通胀同时并存,这样的情况被称为“滞涨”。

  现在正是欧美最头疼的时候,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失灵”了,两三个月前刚刚摔了一跤的撒切尔夫人只能靠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从此之后“铁娘子”的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

  陈彦中最后总结道:“政策的介入深度不仅仅在我国是一个重要话题,全世界都一样。但是政策的介入与否并不是‘滞涨’的关键,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才是‘滞涨’的根本原因。”

  陈许夹着私货补了一句:“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相对于分配方式的讨论,现在把饼做大才是关键。”

  陈彦中颇有深意望了一眼陈许:“你不比我们半截入土的老人,以后说话谨慎些。”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22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222.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